2023年的ToB市场,充斥着不确定性的焦躁与彷徨。处于疾风骤雨的科技方舟需要压舱石,「出海」与「信创」被许多数字化服务商看作是今年抵御风浪的最强信心。
在“十四五”的第三年,中国信创产业“2+8+N”的发展体系即将迈过基础环境建设的1.0阶段,进入行业的快速裂变、应用加速建设的2.0时期。包含服务器、数据库、信创OA、信创ERP在内的“N”不断加速,逐渐向信创产业的C位靠拢。
同时在“合规年”、“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等政策的指引下,信创产业与ToB市场的壁垒开始消弭,越来越多的创新型软件企业和上市企业开始遵循信创的标准,在二级市场中形成二次浪潮。
从起初的讳莫如深到如今的大力推进,“国家队”又再一次成为引领信创产业发展的焦点,雪球效应在它们身上也表现得极为强烈。
过去,“信创”更多表现的是隐忍和沉默,无论是数字化服务商还是企业用户,对“信创”的态度高度一致:“我们正在努力去做,但尽量不说。”
直至今年,一家数字化服务的国家队慧点科技,在市场当中召开了以信创为鲜明主题的用户交流大会——“弄潮如歌,破浪前行2023央国企综合办公信创研讨暨慧点科技用户交流大会”。邀请国内100+央国企CIO共同参与探讨,这不仅预示着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高净值企业在信创的路上已经做出了一定成绩,同时可能也是信创产业向整个市场发出的宣告——以信创为基础的新数字经济已经到来。
01.ToB市场没催生出的「生态」,在信创体系内恣意生长
「生态」是整个ToB数字化服务市场追寻的终极答案。
从2015年互联网公司全面向ToB市场进军开始,“生态”就像一个魔咒,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所有数字化服务商都在苦苦追寻却不可得。
有些互联网大厂高管认为,建立生态的基础一定是让生态伙伴赚大头,生态平台拿小头。
后来又有人幡然醒悟:“生态是长出来,而非建出来。”
无论是拿大拿小的商业逻辑,还是自然生长的选择逻辑,数字化生态的发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生态能不能成看的是合力。
既同样的使命、同样的愿景、同样的价值观。
在ToB市场的生态里,特别是互联网大厂的生态体系中,有共同的使命——实现企业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或许也有共同的愿景——令所有企业都成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但价值观的部分很难达成一致,不同的企业文化、产业结构环境很难让不同的企业构成统一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态建着建着,要么就剩下内部孵化的公司持续玩,要么就靠着一些大订单维系着表面的生态伙伴关系。
而在信创产业中,数字化生态的生长并没有刻意建设却自然地蓬勃生长。
在整个信创的大生态中,实现了三个统一:统一的使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统一的愿景——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推动国内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统一的价值观——追求共同社会繁荣、国家发展和利益共享。
在信创体系中,生态的合力明确而坚定,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ToB生态虎头蛇尾的问题。
在慧点科技主办信创为主题的用户大会中,除了以用户为主之外,另一个亮点则是积极且专注的生态伙伴。
在N体系当中的国产基础大模型小可、数据库人大金仓、中间件金蝶天燕、电子签章点聚等伙伴,在描述信创生态中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点——情怀。
这种情怀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长期愿景和使命,加大对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高投入,另外则体现在面向企业用户时更多的耐心、更持久的陪伴、更丰富资源的注入。
中间件的代表品牌金蝶天燕,副总经理曾祥进认为:“相比ToB市场的生态而言,信创生态内伙伴间的关系更亲密,这种亲密不只体现在一同服务大客户时的共识和经验,也体现在一个共同的理想——制定国内软件服务的标准,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国家队的纯粹性更高。”
信创电子签章品牌,点聚副总裁苍松认为:“对电子签章而言生态是极为重要的伙伴。要想做好信创体系的服务,一个是很高的技术壁垒,另一个就是能够给到客户的综合多种服务支持,这就要求生态伙伴的能力要高,同时伙伴之间的关系要更加紧密。”
可见,信创生态的成长与发展除了本身的技术底色之外,在生态伙伴间的关系上有更多向心力的优势。
在过去两年信创1.0时期的探索过程中,生态的种子埋下并自然地茁壮长大;在2.0时期,信创生态的价值会进一步被挖掘和释放,数字服务生态在信创产业中或许找到了成长的正确思路。
02.从生态看信创,内生三个逻辑
信创产业稳中有序的增长,生态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国央企、大型上市企业越来越重视信创,令信创与ToB市场开始逐渐交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服务商有机会能够融入信创产业,加入信创的生态。
信创“2+8+N”的体系稳定而坚固,所以要想做好信创的服务,深刻理解生态中不同板块的服务和运作逻辑尤其重要。
行业为先,第一个逻辑
“弄潮如歌,破浪前行”主办方慧点科技,综合办公产品的负责人,杨斌总结信创服务的机会时认为:“区别于ToB市场有可能多点开花的方式,2+8+N是一个路径问题,是先做后做的概念。”
面向政务的服务是信创的基本盘,8大行业要根据重要性、行业发展速率有策略的先行。比如8大行业的金融行业,连续三年整个行业都非常有计划、有规范地推动信创的升级和转型,从顶层的监管监督机关规划,到行业信创生态实验室做技术方案的支撑,再到应用层供应商的配合,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乃至村镇银行已经全面应用了信创产品和服务。
在综合办公(信创协同)领域,金融行业无论是生态的完整度、还是对信创的认知和应用程度,都相对更加完善,并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业务升级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强烈的意愿,提供了相对优渥的信创土壤。
同时金融行业对信创服务商的要求和需求也很明确,在产品端要求信创服务商满足高稳定、高并发、高可靠、高可用的特点;在服务端需求厂商对信创深认知、服务深度适配、资深的自主服务团队。很显然,而要满足“四高”“三深”,在众多的服务厂商中,国家队的优势更加凸显。
如交通、电信、电力等行业也具备类似金融行业的信创特征,下一阶段的行业重点可能将落在这些行业中。
身为国家队的慧点科技对此感触更加深刻,所以联合生态体系内的小可大模型、人大金仓、金蝶天燕、点聚等伙伴率先在金融行业布局,紧接着会在石油、电力等头部央国企加强信创产品和服务的覆盖。
深厚积累,第二个逻辑
信创产业的发展除了行业有先后的特色外,第二个特点是关键技术、关键领域是否有深厚的积累,既包括时间的付出,也隐含资源的堆叠。
人大金仓副总裁梁红凤认为:“在行业层面看,信创的发展确实有深、浅水区之分。要服务好客户,深厚的积累必不可少。”
信创的2+8+N体系的2+8与民生民计、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很多古老的、传统、新兴的产业会交织在一起,这就对信创服务商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既要懂历史、也要懂创新、更要连接历史与创新。
以数据库为例,国产数据库从技术理论到产品投入市场可以追述到上世纪80年代,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在那个时候推动了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发展,培养了中国数据库的第一代人才。但是到了90年代,以Oracle为代表的国外数据却占据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并且持续了近30年时间。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地缘政治等因素,新一代数据库将打破原有的格局,国产数据从替换的角度迎来翻盘的契机。
人大金仓就是依赖着在专有领域的长期积累,在研发投入占比超30%的情况下,通过多年的运营经验,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把传统数据库、云数据库优化组合,在最关联的领域形成对国内外产品的竞争优势。
国内的头部国央企中,大型企业客户也正是看中了国产数据库技术、资源积累深厚,同时又能以高性价比的方式提供当下先进的服务从而有信心做升级。
可见,国产数据库的翻盘信心来源于技术、研发持续积累,对国内企业需求变更的认知,自身产能效率的优化、伙伴体系的连接能力。
技术先进,第三个逻辑
放在SaaS产业中,技术重要但不是绝对核心,但放在信创产业中,技术先进性是一种底色,不露痕迹。如果前两个逻辑不够丰满,那么要想在信创服务中另辟蹊径,那么就需要专注于把技术做到极致。
2023年技术的焦点在AIGC,而信创生态中,由电科主导的小可大模型虽不像文心一言、阿里通义那样满城皆知,但从技术层面而言,它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小可大模型研究员崔佳佳在信创用户大会中分享到:“信创产业也有自己的大模型小可,与互联网的基础大模型相同的是都需要很大的算力、算法、数据,但又区别于互联网大模型。‘小可’的数据是极其干净的,语料投喂都是经过精准、精细的清洗,所以在输出结果的聪明和精准度方面非常高;同时因为信创的目标,小可是面向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小可在算力、算法方面集结的是一群技术能力顶级的科研团队,从理论到实践基本上可以代表领先性。”
包括慧点科技、人大金仓、金蝶天燕等一众信创生态服务商,与小可都进行了深度适配,无论是技术上的连接,还是场景侧的探索,小可都能很快进行响应与支撑,在创新领域拥有高度的技术优势也可以在信创产业中切中机会点。
慧点科技数字监督负责人陈丽娜坦言:“近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对数字监督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AIGC的出现,对供给侧的技术革新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数字监督本身对技术的要求极高,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的服务商很快就遇到发展瓶颈。”
除了大模型之外,信创产业内包括OCR、RPA等技术生态伙伴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信创生态整体的技术先进性被列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三个逻辑分别对应市场、服务和产品。国家队固然优势明显,但同时也给ToB市场的数字化服务商一个竞争的窗口,开放和连接也在信创生态内播下火种。
写在最后
在信创体系中,稳步进入2.0的关口,融入生态是一把钥匙,信创企业更愿意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完整和全面的安全、自主、可控。
同时,信创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越来越向业务导向出发,由业务牵引成为下一阶段信创发展的引擎。国家队带了个好头,紧跟着多样化的选手、多样化的服务入场,会加速信创产业的发展。